不断优化便利措施 入境游市场持续升温

访客2个月前新闻资讯14

 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12月4日发布的《中国游:让世界认识更加真实的中国》智库报告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2024年以来,中国进一步扩大免签入境国家名单,外国来华旅游人数实现大幅增长,“中国游”潮流在海外社交平台不断升温。业内专家表示,通过降低入境门槛、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等多重举措,我国向国际社会展现出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形象,入境游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。

  日前,我国进一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,入境免签国家增加至38个。同时,将免签停留期限自15日延长至30日。

  《报告》指出,随着中国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对外开放,中国入境游市场正在迅速复苏,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将中国作为旅行目的地,亲身体验生动真实的中国。

  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,2024年上半年,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到1463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52.7%。其中,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人达854.2万人次,同比增长190.1%。今年第三季度,外国人入境818.6万人次,同比上升48.8%;其中,通过免签入境488.5万人次,同比上升78.6%。

  相关企业也明显感受到了“中国游”的复苏和增长。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(集团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称,企业接到众多日本企业和游客咨询,目前已调整了旅游产品费用,并协调航班机位,以满足更多入境游客需求。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(中旅旅行)入境游业务负责人孙鹏也告诉记者,目前最主要的入境游客来自日韩、东南亚等周边国家,在免签政策影响下,法国、德国、西班牙等国家来华游客恢复较快。

  “得益于中国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便利的细节化服务,入境游客中自由行游客比例上升。”中国旅行社协会入境游分会副会长、携程集团入境游总经理孙博文表示,旅游平台上来华旅游搜索量和订单量不断上涨,今年上半年,携程平台上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2倍。

  业内人士表示,入境游的增长带来了众多利好。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祥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入境旅游的高质量发展,除了增加我国的入境旅游收入、促进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以外,还能够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中外文明互鉴。此外,外国游客的旅游需求也能牵引我国旅游产业供给的品质提升,促进我国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  为了进一步促进入境游的发展,相关部门也在根据入境游客需求,提升金融支付、住宿交通、网络通讯等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,全方位优化入境游环境,让更多游客“玩得好”。

  今年3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》,强调着力完善多层次、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。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文化和旅游部,在5A级和4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、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、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实现了境内外银行卡受理全覆盖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入境游复苏的同时,入境游客来华“深度游”的需求明显增长。

  “我们在接待时发现,入境游客的需求呈现多元化、个性化、深度化,希望能够加深特色文化体验。”周卫红表示,“越来越多的入境游客会选择走进市井民巷,体验更具生活气息的人文生活。我们通过提高入境游产品中目的地历史、文化等内容占比,让产品和服务更好匹配游客细分需求,在游览经典景点之外,让游客感受城市更新的新意与温度。”

  《报告》提到,在打造旅游强国的大背景下,“中国游”市场潜力巨大,对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《报告》指出,随着政策持续优化和市场进一步开放,预计未来中国的入境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,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
相关文章

人大常委会丨我国修法拟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

 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(记者温竞华)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。根...

2024年度十大反腐热词发布

2024年度十大反腐热词发布

  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转眼,2024年末已至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,也是实现“十四五&...

探访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

探访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

  德天瀑布位于  中国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境内  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  是亚洲第一、世界第四大跨国瀑...

【央广时评·坚定信心】稳就业惠民生拉内需 以“暖心”传“信心”

【央广时评·坚定信心】稳就业惠民生拉内需 以“暖心”传“信心”

  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,要求抓好九项重点任务,其中明确提出&...

菲船只恶意擦碰我海警船 现场视频曝光

var isHttps = location.href.substr(0, 5) == "https"...

最高法修改关于认可和执行台湾地区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

 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(记者冯家顺、罗沙)最高人民法院25日公布关于修改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认可和执...